中牟的老张就吃过这亏,去年存了50吨蒜,从2块2等到1块8.一吨亏700块,老婆骂他“比攥着金子还执拗”。这“烂尾蒜”最坑人的是“时间陷阱”:捂得越久,利息、仓储费这些成本越高,蒜还可能发芽、干瘪,最后真得按垃圾价甩。种蒜的老乡看着邻居卖了钱,自己死扛着盼涨价,结果收蒜的越来越少,价格越压越低,万一蒜发了芽、受了潮,就从“盼多赚”变成“求脱手”,五毛一斤都可能得出,一年辛苦全白搭。跑腿的小贩开着三轮车收满一仓库蒜,产区价格突然暴跌,想甩货吧,本地贩子往死里压价;拉去外地,运费比赚的还多,十万块本钱全成了“烂尾蒜”,银行催贷电话能把人逼疯。收储的大户更糟,租着冷库存几百吨赌出口订单,结果客户砍单,想转手,同行都在抛货,价格越砸越低;找加工厂,人家专挑便宜的,仓库里那些高成本的蒜,每天都在“吃”利润,仓储费、利息压得人喘不过气。
更值得警惕的是,眼下河南等地市场看着平稳,可“烂尾”这把剑却一直悬着。听说部分冷库开始查大蒜发芽情况了,大家都清楚,8月中旬前消化不了库存,搞不好就是价格踩踏。邳州有贸易商甚至说:“河南8月10号后如果真爆烂尾,咱邳州库里的蒜价说不定能冲6块!”这话听着极端,却透着市场对区域行情“火烧连营”的警惕。
面对这样的困境,不少人开始利用华夏国际大蒜电子盘这类工具,把信息差和赌行情的风险压下去,它能让行情看得更透,全国主产区的价格、成交量实时更新。还能给风险上个“保险栓”,收储大户收了蒜怕后期跌价,就在电子盘开空单,就算现货跌了,盘面上赚的能补损失,不至于两头空。山东金乡的李哥去年存30吨蒜,用电子盘对冲一半风险,后来行情大跌,现货亏3万,盘上赚回2万8.损失小多了,他说:“以前赌行情提心吊胆,现在用工具分担风险,睡得踏实。”
不仅如此,它还能打开销路,让库存变“活钱”。电子盘合作的交割库覆盖全国主产区,蒜农的蒜只要符合标准,存进去生成电子仓单,全国各地买家都能看到、购买,不用求本地贩子,也不怕捂成“烂尾蒜”。
说到底,大蒜“烂尾劫”,根子是信息不透明加“赌一把”的心理。电子盘这类工具,就是把行情摆明面,把销路铺广,还提供管理风险的办法。蒜农多看看各地价差,该卖就别犹豫;小贩学着用工具管风险,收蒜更有底;收储大户用好套保和交割库,让库存灵活周转。行情再险,也比摸黑走路强,把信息搞明白,把风险管起来,才能真的避开“烂尾”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