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马铃薯网(www.malingshu7.com)讯 “种了一辈子土豆,只知道种土豆、收土豆、卖土豆,却不知道土豆里还有那么大学问。”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马铃薯种植户李紫说,自从家门口建起了马铃薯博物馆,他常来这里参观,了解到各种新型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和马铃薯在当地的种植历史。
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乌兰察布盛产马铃薯,有着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拥有400万亩土地适宜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及鲜薯年产量均居全国地市级首位。早在2009年3月,乌兰察布市就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以其固有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乌兰察布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然而,当地农民守着“金豆豆”却过着苦日子,“中国马铃薯之都”的品牌效应一直没有充分发掘。“直至2016年,乌兰察布居然没有一座专门介绍马铃薯的文化场所。”当年落户乌兰察布察右前旗的北京房山企业——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长安说。
“从落户乌兰察布建马铃薯国际一流生产线的同时,我们就开始谋划以北京标准在乌兰察布建设一个与中国薯都相匹配的国家级马铃薯博物馆。”刘长安决定以此帮助乌兰察布打造“中国薯都”的品牌文化,提升乌兰察布马铃薯知名度、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从而推动相关产业大发展。
2018年3月,凯达公司在察哈尔右翼前旗京蒙产业园投资建设“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2019年2月建成试运营,2019年8月起免费开放。该馆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是一个完全按照“北京标准”、采用高科技建成的现代化综合性展馆,融合展览、科普、体验、互动于一体。“建设‘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主要是为了用文化引领马铃薯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奔小康。”刘长安介绍说。
2019年9月11日,博物馆开放半年后,“中国乌兰察布马铃薯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在此召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博物馆让国内外行业大咖“眼前一亮”、赞不绝口,大家也开始对“中国薯都”乌兰察布刮目相看,也促成了多项合作落户乌兰察布。
(来源:北京日报)【原题:小土豆大学问!北京援建马铃薯博物馆,帮4300个贫困户脱贫】
|
![]() |
![]() |
![]() |